1.小米的成长历程堪比传奇,但每一次成长的背后都是痛苦的磨练。小米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奇迹的梦幻开局”(2010-2021)、“内忧外患,步入低谷”(2021-2021)、“重回增长”(2021-2021)、“战略再定位,公司再创业,未来再布局”(2021-至今)。
2.小米的业务版图主要由六块内容组成,其中手机业务是基石,营业收入占比超过60%;AIoT业务是重要补充超过25%,新制造业务代表了新的增长空间主要包含小米汽车、小米机器人以及智能工程工厂;文化娱乐业务由于腾讯、网易等巨头早早布局,想打开局面并不容易;金融业务牌照较为齐全,未来是独立上市的板块;投资板块是构建产业链生态的重要保障。
3.小米的基本财务指标健康,规模还在持续扩张中,存货周转率是处在行业较高水平。由于新制造业务等的拓展,2021年三大现金流指标大幅下滑。
4.新的十年战略中,小米的高管新老交替已经完成交棒,黎万强、黄江吉、周光平已经退居幕后或者离开,王翔、卢伟冰、曾学忠等新生力量走向中央舞台,唯一不变的风帆还是雷军,强者的身影总是略显孤独的感伤。
5.小米的企业文化与创始人团队息息相关,工程师文化是基底、效率创新文化是路径、粉丝社群文化是初心。在新十年战略中,“手机×AIoT”任然是核心业务内容,但 “互联网+智能制造”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小米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6.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博弈的血海市场,各个手机品牌开展的军备竞赛,从原先的各有特色,也慢慢的产生了更为直接的竞争。
7.初步估算小米的未来的市值应该在4000~15000亿元之间,但真正要实现小米的转型升级和基业常青还要深度建设小米自身的护城河,在定义AIoT行业部分品类标准方面小米做的还不错,但还需要扩充版图,MIUI的意义在于极大拓展了小米品牌的生态边界,将非手机用户也纳入整个体系中,形成协同效应。
8.小米汽车的意义不只是业务规模新的增长点,也是小米赋予科技公司标签的重要载体;小米想要在目前阶段进行破局还缺乏一些能力,比如手机设计的提升、建立AIoT平台的软性优势,做好造车的持久战准备等。小米正在追求伟大的路上,不断创造社会价值才是对那些长期支持小米的用户最好的馈赠。
一、小米的成长历程和上市架构分析
1.1 小米的成长历程
关于小米为什么要做手机,雷军自己是这样解释的,“实际上小米要做的不是手机,而是个人移动计算中心 。只是在这个时代,个人移动计算中心恰好是手机”。小米从2010年4月成立至今,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小米的梦幻开局、低谷危机、重回增长以及新十年战略:
(1)2010~2021年:奇迹的梦幻开局
2011年8月小米1发布,定价1999,首次预定22小时内订单超30万,一年内销量突破300万,累计销量780万(含小米1S);
2012年8月小米2发布,2012年营收超过100亿元,小米2累计销量1400万(含小米2S);
2021年MIUI用户超过1000万;同年9月小米3发布,机型累计销量1600万,为最畅销的小米数字旗舰;
2021年,小米发布IoT模组,正式启动IoT平台业务,标志着“手机+IoT”生态的基本成型;
2021年小米手机全年累计销量破6000万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估值460亿美元,销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这一阶段的小米凭借雷军、林斌等创始人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支持,以MIUI为突破口,从线上营销起步,以极致的性价比迅速打开了手机市场,以及赶上3G转4G的时代红利,在短短4年时间手机销量做到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梦幻开局。同时,正式启动了IoT的平台业务,构建平台生态。
然而小米的迅速扩张,对其内部组织架构、供应链管理、研发技术的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后续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2)2021~2021:内忧外患,步入低谷
2021年4月,小米4发布,机型累计销量1400万(含小米4S)。小米全年出货量649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15%,国内品牌第一;
2021年2月,在国家会议中心小米5发布,机型累计销量920万(含小米5S、5Splus)。小米全年出货量暴跌至4150台,市占率仅为8.9%,排名国内第五。同年10月小米MIX惊艳发布,为全行业第一代全面屏概念手机,尽管受到广泛赞誉和认可,但销量惨淡。
这个时期的小米,在内忧外患双重不利局面之下,发展到了瓶颈期,2021年手机销量暴跌36.06%。主要原因有四个:
①小米的销售渠道严重依赖线上,线下渠道几乎空白,而当时线下零售占据手机渠道的80%;
②小米的供应链跟不上销售,产能长期处于爬坡,缺货状态下经常被打上“饥饿营销”的标签;
③内部管理体系跟不上,脱离用户声音;
④国内市场进入寡头化阶段,华为、OPPO、vivo的全面竞争和围剿。服务热线 0371-60673001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9号新芒果大厦30层